廣深港客運專線是中國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之間的一條高速鐵路,其車站施工技術體現了現代橋梁和建筑工程的先進水平。以下是對廣深港客運專線車站施工技術的詳細介紹:
廣深港客運專線車站,以福田站為例,位于深圳市福田區益田路與深南大道交叉處下方,為地下三層客運車站。車站全長1021米,總建筑面積達134,608平方米,站場規模4臺8線。車站施工需穿越繁華市區,周邊高層建筑林立,地下管線密布,施工難度大。
明挖順作法與蓋挖逆作法結合
明挖順作法:在地面開闊、地下管線較少的地段,采用明挖順作法施工。即先開挖基坑,然后進行結構施工,最后回填土方。該方法施工速度快,但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大。
蓋挖逆作法:在地面交通繁忙、周邊建筑物密集的地段,采用蓋挖逆作法施工。即先施工車站的頂板結構,作為臨時路面維持地面交通,然后在頂板下方進行基坑開挖和結構施工。該方法能有效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但施工周期較長。
福田站施工中,根據不同地段的地質條件和周邊環境,靈活采用了明挖順作法與蓋挖逆作法相結合的施工方式。
地下連續墻技術
技術特點:地下連續墻是一種深基坑支護結構,具有剛度大、防滲性能好、施工噪音小等優點。在福田站施工中,地下連續墻作為車站主體結構的圍護結構,有效防止了基坑開挖過程中的水土流失和地面沉降。
施工要點:采用液壓成槽機或雙輪銑成槽機進行成槽作業,槽段之間采用工字鋼接頭或鎖口管接頭連接。成槽后,吊入鋼筋籠并灌注混凝土形成地下連續墻。
鋼管柱施工技術
應用背景:在福田站等地下車站施工中,為了提高結構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采用了鋼管柱作為結構支撐。
施工要點:鋼管柱施工前,需先進行精確的定位和測量。然后,采用鉆孔灌注樁基礎或擴大頭樁基礎,將鋼管柱固定在地基中。鋼管柱內部灌注混凝土,形成鋼管混凝土柱,提高結構的整體性和耐久性。
大直徑盾構隧道施工技術
技術特點:廣深港客運專線益田路隧道采用了直徑達13.17米的大直徑盾構機進行施工。該盾構機具有掘進速度快、對地層擾動小、施工安全性高等優點。
施工挑戰:隧道穿越軟硬不均的地層,且需下穿多條既有地鐵線路和建筑物,施工難度大。為此,施工單位對盾構機進行了科學改造,引入了能在高壓環境下進行換刀作業的技術,確保了盾構施工的順利進行。
信息化施工與監測技術
技術應用:在福田站等車站施工中,廣泛采用了信息化施工與監測技術。通過安裝各種傳感器和監測設備,對基坑開挖、結構施工等過程進行實時監測和數據采集。
作用效果:信息化施工與監測技術能夠及時發現施工過程中的異常情況,為施工單位提供決策支持,確保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
施工禁區挑戰
挑戰描述:福田站施工區域周邊緊鄰多棟高層建筑,基坑開挖深度大,施工禁區范圍有限。
應對措施:通過精確的施工計劃和組織,采用先進的施工技術和設備,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同時,加強與周邊單位和居民的溝通協調,確保施工順利進行。
沉降控制挑戰
挑戰描述:基坑開挖過程中,容易引起周邊地層的沉降和變形,對周邊建筑物和地下管線造成影響。
應對措施:采用地下連續墻等支護結構,加強對基坑的支護和監測。同時,采用分層開挖、及時支護的施工方法,控制基坑的變形和沉降。
超大規模施工挑戰
挑戰描述:福田站作為亞洲最大的地下高鐵車站之一,施工規模龐大,涉及多個專業領域的交叉作業。
應對措施:制定詳細的施工計劃和組織方案,明確各專業領域的施工任務和責任。加強各專業領域之間的溝通協調和配合,確保施工順利進行。
廣深港客運專線車站施工技術體現了現代橋梁和建筑工程的先進水平。通過采用明挖順作法與蓋挖逆作法結合、地下連續墻技術、鋼管柱施工技術、大直徑盾構隧道施工技術以及信息化施工與監測技術等先進技術,施工單位成功克服了施工禁區、沉降控制、超大規模施工等挑戰,確保了車站施工的安全和質量。這些施工技術的成功應用,為類似工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鑒。